空气调节
1 一般规定
1.1 数据中心的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根据数据中心的等级,按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执行。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,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GB50736的有关规定。
1.2 与其它功能用房共建于同一建筑内的数据中心,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。
1.3 主机房与其它房间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。
2 负荷计算
2.1 电子信息设备和其它设备的散热量应根据设备实际用电量进行计算。
2.2 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:
2.2.1 数据中心内设备的散热;
2.2.2 建筑围护结构得热;
2.2.3 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;
2.2.4 人体散热;
2.2.5 照明装置散热;
2.2.6 新风负荷;
2.2.7 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。
2.3 空调系统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:
2.3.1 人体散湿;
2.3.2 新风湿负荷;
2.3.3 渗漏空气湿负荷;
2.3.4 围护结构散湿。
3 气流组织
3.1 主机房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,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、设备布置方式、设备散热量、室内风速、防尘和建筑条件综合确定,并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主机房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和验证。当电子信息设备对气流组织形式未提出特殊1要求时,主机房气流组织形式、风口及送回风温差可按表7.3.1选用表7.3.1 主机房气流组织形式、风口及送回风温差
3.2 对单台机柜发热量大于4kW的主机房,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/上回风、行间制冷空调前送风/后回风等方式,并宜采取冷热通道隔离措施。
3.3 在有人操作的机房内,送风气流不宜直对工作人员。
4 系统设计
4.1 采用冷冻水空调系统的A级数据中心宜设置蓄冷设施,蓄冷时间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要求;控制系统、末端冷冻水泵、空调末端风机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;冷冻水供回水管路宜采用环形管网或双供双回方式。当水源不能可靠保证数据中心运行需要时,A级数据中心也可采用两种冷源供应方式。
4.2 数据中心的风管及管道的保温、消声材料和粘结剂,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B1级材料。冷表面应作隔气、保温处理。
4.3 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,地板的高度应根据送风量确定。
4.4 主机房应维持正压。主机房与其它房间、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5 Pa,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 Pa。
4.5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二项中的最大值:
1 按工作人员计算,每人40m3 /h;
2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。
4.6 主机房内空调系统用循环机组宜设置初效过滤器或中效过滤器。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应设置初效和中效空气过滤器,也可设置亚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化学过滤装置。末级过滤装置宜设置在正压端。
4.7 设有新风系统的主机房,在保证室内外一定压差的情况下,送排风应保持平衡。
4.8 打印室、电池室等易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的房间,对空调系统应采取防止污染物随气流进入其它房间的措施。
4.9 数据中心专用空调机可安装在靠近主机房的专用空调机房内,也可安装在主机房内。
4.10 空调系统设计应采用下列节能措施:
4.10.1 空调系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,充分利用自然冷源。
4.10.2 大型数据中心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,也可采用风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;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空调系统,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;采用风冷冷水机组的空调系统,设计时应采用自然冷却技术。
4.10.3 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。
4.10.4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时,应分别计算自然冷却和余热回收的经济效益,应采用经济效益最大的节能设计方案。
4.10.5 空气质量优良地区,可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。
4.10.6 根据负荷变化情况,空调系统宜采用变频、自动控制等技术进行负荷调节。
4.11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时,应对新风的温度、相对湿度、空气含尘浓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。寒冷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时,冬季应对冷却水系统采取防冻措施。
5 设备选择
5.1 空调和制冷设备的选用应符合运行可靠、经济适用、节能和环保的要求。
5.2 空调系统和设备应根据数据中心的等级、气候条件、建筑条件、设备的发热量等进行选择,并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执行。
5.3 空调系统无备份设备时,单台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留有15%~20%的余量。
5.4 机房专用空调、行间制冷空调宜采用出风温度控制。空调机应带有通信接口,
通信协议应满足数据中心监控系统的要求,监控的主要参数应接入数据中心监控系统,并应记录、显示和报警。主机房内的湿度可由机房专用空调、行间制冷空调进行控制,也可由其他加湿器进行调节。
5.5 空调设备的空气过滤器和加湿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,设计时应为空调设备预留维修空间。